Zclub討論區 Z板

 找回密码
 註冊
搜索
楼主: KOEIW

[問題] 小新手的問題

 关闭 [复制链接]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9-28 03:06:08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復 Meepo 的帖子

顆顆 我的熱情就是因為你說的情況而在之前磨光的

最近屁股又癢了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9-28 03:07:08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後由 KOEIW 於 2011-9-28 10:01 編輯

回復 jimmy2552 的帖子

顆顆...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9-28 04:14:18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後由 lancelot 於 2011-9-28 04:17 編輯

以FZ/R能改裝66mm曲軸來說
在輕檔車裡,這個行程算是排名前面的了
低轉就能產生的扭力相對高
加速性能真的是不錯
不過極速就贏不過一些短行程高轉水冷引擎了
簡單來說,不想加速輸人,選66mm改裝就對了

如果要拉轉騎爽的,就用原廠47mm曲軸改裝
動不動就12000轉,只有輕檔車可以安全的享受這種樂趣
不過要改到220以上,才會加速比較快一些

撇開速度不談
47mm騎乘感是比較靈活輕快的
不過66mm也不是辦不到
朝比賽車的方向去改就會有這樣的感覺了 XD

评分

2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9-28 07:55:47 | 显示全部楼层
不然...你就買一台小忍就好啦  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9-28 23:00:06 | 显示全部楼层
改啥都好
沒有最好的車
只有最適合自己的車
先想好自己的需求
再來把車弄到自己想要的形式
這就是好車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9-30 03:27:31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復 KOEIW 的帖子

屁股癢...手指摳摳就好
買車傷摳摳$$啊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9-30 09:54:58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後由 jax_punk 於 2011-9-30 09:56 編輯

我好像沒有說我是電小黃蜂尾速的說...
我朋友是騎小黃蜂的
我也騎過她的
或許是她的狀況差吧..
我騎起來就是沒有讓我覺得很驚艷....
小黃蜂真有那麼神嗎??
不比尾速的話 我看我朋友被很多動物車系放假的...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9-30 10:09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jax_punk 發表於 2011-9-30 09:54
我好像沒有說我是電小黃蜂尾速的說...
我朋友是騎小黃蜂的
我也騎過她的

電尾速…所以閣下的意思是差距很大就是了?
我覺得以小黃蜂的引擎設定,電他尾速的車沒幾台…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9-30 10:21:22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後由 dragon 於 2011-9-30 10:36 編輯

回復 jax_punk 的帖子

好的....您電小黃蜂跟小忍是事實 是您騎技高明外加對方騎技甚弱

但請不要說出FZR改280可以電人家這種笑話

這樣很容易被誤會FZR280的動力比小黃蜂和小忍強耶


PS:小黃蜂最強的就是尾速...

点评

四缸+又是高轉速就差很多了......  发表于 2011-9-30 18:13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9-30 11:15:06 | 显示全部楼层
發個問,短衝程跟長衝程差距在哪?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9-30 12:03:58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後由 fz220 於 2011-9-30 14:18 編輯

我還是嚴重懷疑那台小黃蜂生病了
或者是樓上大大說的,小黃蜂車主技術有待加強

您說小黃蜂250跑輸改280的FZR真的很不可思議
如果是說跑輸Aprilia RS125那我還有點相信 (50%)
我是沒騎過您說的那台280
但有騎過別人的280,302,325...
所以我一聽到您這樣說
也只能推測那台小黃蜂250不是引擎早被操壞了,就是車主沒拉高轉速跑
那台小黃蜂250後胎是180吧?
FZR改280那台後胎是?

___
回覆dada 達達
看完照片之後
我只想說小黃蜂250應該3檔後就可以巴過了

点评

http://www.zclub.com.tw/discuz/thread-107913-1-2.html  发表于 2011-9-30 13:51
拍洩,140的BT39  发表于 2011-9-30 13:51
好像是150的BT39吧,頗重的胎  发表于 2011-9-30 13:49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9-30 12:08:12 | 显示全部楼层
台三龍潭段,fzr 改250和小黃蜂並排起步,起步可以贏一點,大概時速60以上就被追到了,之後更慘,再也超不回來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9-30 12:29:34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後由 sorchan 於 2011-9-30 12:30 編輯

回復 dada760704 的帖子

指活塞上下行程,高轉化的引擎或跑車引擎同常都是短行程,以利轉速飆高。
長行程活塞上下行程很長,點火間隔時間也比較久,不過一次行程爆炸出來的力比較強大(同缸徑而言)

小黃蜂是標準的短行程,加上小缸徑活塞很小,可超高轉化~
FZR原廠是修改自XV250 的47MM曲軸,曲軸柄也改成斧型曲軸,也是偏高轉化,兩缸震動有平衡過,排氣管等等也都重新設定,改成集合式排氣管,高轉輸出取向

SRV/XV 250是66曲軸,曲軸是普通的曲軸(和普通速克達125差不多)所以改成250系統的FZR/FZ通常也都會修改66曲軸的配重,變成類似原本47曲軸輸出的特性(不過行程還是太偏長)

跑車通常都是短行程取向,但是也有長行程的,例如阿普利亞RSV1000

個人認為不管長行程短行程,其實關鍵還是在缸頭的進氣效率、燃燒效率
與其說長行程比較有利炸馬力,不如說有TWIN CAM(DOHC頂上雙凸)
和氣門多寡數比較容易影響引擎的輸出

近來的阿普利亞RSV4 1000也是偏長衝程、小缸徑、小引擎夾角、斜角缸頭
為了就是換取引擎體積更小化(雖然引擎比較高一點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另外以我個人騎乘感覺
FZR/FZ改成66MM系統後,配合懸吊、煞車調整
山路、彎道、加速是比小黃蜂快的
但是小黃蜂只要超過13000轉後,直線加速、中尾段加速、尾速
是66MM系統280CC不可及的(也就是說直線)

看看小黃蜂這顆引擎,留自於CBR250R,是短行程小缸徑頂上雙凸水冷
當年化油器輸出可以到達45匹(45還是法規限制)
不過改成街車版本的哈妮250
車架改成背脊式,加上前後那兩顆有夠粗的輪胎,普普的煞車系統
彎道穩定性實在是不怎麼樣......
不過引擎實在是不錯,可惜要高轉才有力
這也是為了搾高馬力,放棄低轉的扭力特性結果
小排氣量四缸不能背負的命運......

点评

是的..我說的是山路跟灣道的加速...我從來我沒提到我''電''小黃蜂尾速...  发表于 2011-9-30 15:33

评分

1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9-30 15:23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我真的不知道我說錯哪點..
我的意思是我沒有再跟小黃蜂比尾速...
越扯越遠...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9-30 15:25:29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復 dada760704 的帖子

是不是誤會了甚麼?
我的意思是我不是尾速電她....
這是俗稱的代溝嗎?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9-30 15:53:47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復 jax_punk 的帖子

山路的話應該就是技術跟膽子的問題了...o_o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9-30 15:58:31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復 dragon 的帖子

恩....
我真的覺得前面誤會很大...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9-30 16:38:37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後由 dada760704 於 2011-9-30 16:50 編輯

是誤會,沒有文字沒辦法表達出斷句跟語氣真是一大敗筆…

你的意思是,你並沒有說,你是電小黃蜂的尾速
但是沒有辦法表達出語氣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10-1 22:49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復 dada760704 的帖子

是的 很抱歉差點引起筆戰...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1-10-1 23:37:16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後由 fz2150 於 2011-10-1 23:44 編輯
jax_punk 發表於 2011-9-30 09:54
我好像沒有說我是電小黃蜂尾速的說...
我朋友是騎小黃蜂的
我也騎過她的


叫你的動物車系來放我呀~還是要來放我山路~我都ok呀~等你約

点评

同級車可以約你嗎XD  发表于 2011-10-31 03:36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Yahoo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註冊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機版|Archiver|Z板 Sitetag 訪客統計

GMT+8, 2024-6-10 20:25 , Processed in 0.070241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